我似乎误解了“兴趣”
当初在决定做教育行业的时候,携带的出发点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自己的困境。 工作将近10年,回望过去似乎自己从未真正沉溺在心流的状态,除了在竞技的时候才会呈现,但是那个是压力下呈现的,不是自然状态。 我将这种问题归之于我失败的受教育经历,我认为我被应试教育所绑架,以至于我没有在黄金年龄的时候去探索我真正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投入教育这个事情,我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而我当初的着力点就是课堂教育。 但是这一年多下来,我发现我似乎错了,不是教育这个事情错了,而是我对兴趣的定义错了。 要澄清几个观念: 兴趣≠享受 兴趣可能是与生俱来,但是兴趣是需要引导的 在没深入接触之前,我们无法谈论兴趣(初次体验) 兴趣≠享受 有些年轻人总会有这样的误解,很喜欢玩游戏,觉得游戏是兴趣,包括我当年都会认为我喜欢玩电脑,我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是对的还是错的),有些人喜欢旅游,觉得旅游是自己的兴趣,但是这些喜欢其实本质上是享受,游戏是通过低门槛+快速反馈的机制让人上瘾,而不是兴趣,而旅游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单单喜欢旅游是不能发展为兴趣的。 有人会反问,游戏高手或者职业玩家就是因为喜欢玩游戏而职业化的,是的,但是你知道职业玩家背后付出了什么吗?当你把兴趣变成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你兴趣的时候。 兴趣需要引导 兴趣的确是需要引导的,我相信上帝赋予我们生命的背后是赋予我们任务的,而且不只是一个任务,而我认为这些任务按照个人的能力或者成功可能性会形成这样的排序列表,他是隐性的,你不知道的存在,比如: 足球 90% 篮球 60% 音乐 50% 美术 20% 计算机 10% ... ... 这是隐藏列表,而天才或者成功人士正是开发了那最高占比的能力而变得无比成功,我们可以说是努力,但是背后也是运气的成分。(不要打我) 所以,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句歌声就认定了孩子唱歌的天赋,All in一点,但是却不知孩子的天赋是乒乓球。这个兴趣列表是隐藏的,所以上帝也是公平的,有人从小能够从最高占比的兴趣入手,有的,却等到70岁才发现这一切,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列表上的事情。 正因为清单是隐藏的,所以需要家长更多的观察和更多的引导,多观察生活中孩子的能力展现,并良性的引导孩子去多尝试。 在没深入接触之前,无法谈论兴趣 上面说了隐藏的兴趣清单,但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