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8的博文

“幸福摩天轮”对于我的意义

  耳机里突然浮现了这首歌,曾经说过,音乐产品是唯一可能会让我在体验上感动的产品之一,停住不谈。 这首歌的想起,会勾起淡淡的回忆,特别是在这苦闷的成人生活中。 总会让我想起初中的时候,住在爸爸工作的学校里的教师宿舍,有一段时间的每个早上,就是校园广播里面这首歌催我起床。 这首歌,有两个“我”在听,前面那段是梦中的我,后面那段是醒了却不想起床的我。两个都是美好的”我“。以致于每次听到这首歌,除了想念还会想念。觉得那是快乐的童年,并不是强调的快乐,而是强调的童年。 即便无知,却因无知而快乐。 其实到此刻,都不知道歌词在表达什么,爱情?事业?家庭?说实在,我一直在现在都没有认真阅读过歌词,虽然能够跟着唱,所以,这首歌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的并不是歌词,甚至不是旋律,而是回忆,回忆与当下的我的反差。 好了,听完一首歌,记下如上。     

关于转化率的思考

  转化率这个概念之前一直停留在数据的乘除上面,所谓转化率就是下单用户除浏览用户。但是深入思考转化率这个事情,应该这样理解:被吸引来的用户(可能是存在浅层需求)的用户,通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决定购买的比例(或完成期望目标)。 那么这里不但要从下单这里思考,来的用户也要分析清楚到底你宣传的和用户实际的需求是否匹配?也就是说你在任何渠道宣传你的产品,是否明确了准确的场景和拥有目标客户的准确画像?那么针对目标客户刻画的钩子,上钩的用户自然到下一步的转化就会变高,即使大部分用户被排除在外了。而进来以后就是你如何服务好客户了,毕竟不想线下行业,线上用户的离开成本是很低的。那么服务好进来的客户就包含你能否在页面上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你有什么其他优势让用户最终做决定?等等。若要深究这个过程,它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漏斗模型,从客户开始从信息层面开始接触开始,用户在每个环节逐渐的流逝,最终最底部的为有效转化。 那么如何优化转化率这个过程,并最终得到比较好的转化率数据,虽然说不能只看数字,数字会让你迷失,但是我们最终要交付的还是这个数字,所以我们先从转化来看结果,而不是转化率。如何优化转化?这里有几个我的思路: 1、如果转化率本身是一个堆积起来的漏斗,由一层层搭建,那么减少层级是否能够降低每层的流逝增强转化? 比方说,客户购买要经历注册/登录,搜索,浏览,下单,支付等过程,那我们如果我们去掉其中的某个流程能否降低流失,当然这里不一定直接去掉大流程,可能是大流程下面的子流程,比如注册时需要用户设置头像或者其他无关信息等。 2、同样把转化率想象成一个层级的漏斗,那么如果颠倒顺序,能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把登录/注册放到用户支付的时候呢?转化率是否会提高? 3、加大流量 这个就是常态化操作了,如果转化不高,那么加大流量必然会带来新的转化,但是转化率一定下降,毕竟浏览基数增大了,如果增大流量后相差巨大,那么就要赶快分析你的产品是否出了问题,或者流量是否精准(在哪个环节流失) 4、优化中间环节 挑选流失率最大的环节进行优化,哪个环节用户大量离开就分析哪个环节的问题,守住每个层级的用户。 5、流逝用户再营销 一些平台若能够掌握用户数据,可以使用客户服务能力挽回流逝的用户,这个要看具体成本具体分析了。 我们都希望追求高的转化率,其根本原因也是希望让每个到访的客户有所收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