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何去何从
距上次发文已经8个月过去了,这8个月我从「线上」去到了「线下」,从「国外」回到了「国内」,我从跨境零售电商行业回到了国内零售行业。 这算是一个有趣的变化,从浮躁的线上互联网来到了线下传统零售,并参与一个从传统零售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而其中涉猎的一块业务「刷脸支付」让我有不少感触,所以借此给大家分享一下刷脸支付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悄悄的发生,或许你去便利店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发现一台面向你的屏幕,或许有收银员向你推荐这种新的支付方法,而在这背后,是一场巨头的较量。 1. 刷脸支付的发展历程 先给你介绍一下刷脸支付的背景,先来看看他的发展历程: 2013年7月芬兰创业公司Uniqul推出了史上第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 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展上,马云在现场演示了刷脸支付技术,震惊全场。 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这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2018年8月15日,在蚂蚁金服开放日广州站上,支付宝宣布刷脸支付正式商业化。 2018年12月13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 “蜻蜓”。 2019年1月16日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在温州五马街亮相,正式走进中小商户。 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青蛙”正式上线。 在这场由刷脸技术引发的新一轮全球化移动支付前沿性新变革里,每快一步就多一分先机。特别是刷脸支付的特性——脱离终端脱离APP,一旦脱离微信体系的支付脱离APP那么微信社交高频属性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于支付宝而言,其重要意义不亚于一场诺曼底登陆。 而透过这一角,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关于线下支付,关于AI技术落地以及关于市场推广的生死竞速,以及一幕在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之间延续近十年的奇袭与复仇。 而从我目前了解到的数据,阿里系的「蜻蜓」已经铺设了10万+的终端,而腾讯系的「青蛙」仅有5K左右的数量,而且从阿里的态度和给出的政策来看,阿里是铁了心想在新的战场彻底甩开后者。 2. 刷脸支付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什么? 坦白说,刷脸支付目前还处于市场教育的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目前还没有爆款的场景和应用产生,那么刷脸支付到底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对于消费者:不用掏出手机进行付款,真正实现了我们「靠脸吃饭」的梦想。 在一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