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0的博文

我理解的外卖演进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思考一个O2O的问题,本来想围绕零售,但是发现写偏了,写成了餐饮。 餐饮和零售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用场来连接人与货(餐),但是这个连接从两头可以一直延展,从货那一头一直延展至原料,从人那一头一直延展至需求本质,然后两者又闭环在另外一段闭环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轮子,不断快速迭代前行。 餐饮行业,这几年的确是大家都不好过,所有从业者头上两座大山: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想要突破是在困难。当然,美团和饿了么的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也是同步不断的验证,试错和转型走过来的。我将这个过程抽象成这几个步骤: 坐商的信息在线化; O2O到店业务(团购) 外卖到家业务 大外卖时代 01 坐商的信息在线化 这个相对好理解,不要小看把自己的门店放到网上去这个小动作,本质上是开阔了新的流量,链接了物理空间服务范围之外的客户,本质上是打开了线上流量入口。 一个是需求,一个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行的情况下不断的聚拢大量的需求,最后形成平台效应。 这种线上流量入口的模式,替代了原来低效的街边派发传单的方式。不知道看过《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这不电影没有,我是给了高赞的,其中一幕互联网广告的模拟十分绝妙,电影把投放到屏幕的广告的背后逻辑說得很有趣,的确就是一场派发传单的过程,区别是传统时代是人在派发,信息时代是网络在派发。 02 O2O到店业务(团购) 为什么当初出现了团购这种很特殊的消费模式?团购是线下有效的走到线上的第一次尝试,而非只是纯粹的无转化的广告信息。团购主打的是线上消费,线下体验。当年我第一次听到O2O我是懵的,为啥要线上消费线下体验?不能理解。而到后面才慢慢理解当年千团大战发生的逻辑。 本质上是线下走到线上的第一次尝试,但是为什么一定需要到店体验呢?我理解是社会运力的问题,当时的社会运力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模式上只能支持消费者到店完成履约,而这种必须要到店履约的很适合服务类型的消费场景,比如洗个脚,吃个饭什么的,所以我们把当初的团购抽象成到店业务。 所以O2O的前面那个O,从本质上来看,有两层含义。 新的流量入口 收银台前置 新的流量入口,这个是我们刚才说到的信息在线化。而收银台前置,在当年是一个全新概念,线下实体店行业,特别是餐饮零售,收银台是负责收取客户的钱的,收银台应该是放置在店铺内的,从来没想过在网页或者移动端上能够提前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