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8的博文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价格歧视的本质

  价格歧视的本质就是 交叉补贴、各取所需。   所谓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透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所以如果能以较高的价格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应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但如果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又会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者,从而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减少。 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和需求比较高的人的钱,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和需求不是很高的人的钱也赚过来 ,这就是其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比如说坐飞机,飞机舱就分了经济舱和头等舱,甚至经济仓里面每个人买的机票的价格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一种价格歧视。但是航空服务的设计者把这两种人放到一块,既满足了共同的需求(交通),又满足了差异化的需求(服务)。 再比如,迪士尼门票也是一种价格歧视,迪士尼的门票分了一次票和年票。购买一次票的大多数是外地游客而购买年票的多数是当地人,那么通过价格歧视,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本地居民在非高峰时段入园,提高非高峰时段的客流量,增加收入(园区内消费)。 星巴克的差异化定价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树立在中国内与其他廉价咖啡的差别。 利用代金券或优惠券可以实现特殊群体的差异化歧视。优惠券可以人为地制定群体差异化。例如,一家礼品公司为学生送出优惠券,并规定该优惠券与学生证一起使用才有效,每张优惠券可以提供七折的优惠。这样就把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区分开来而实行歧视。又如,一家快餐公司在媒体广告中宣称,剪下广告中的优惠券,在购买时可以代替5元钱使用。该公司并没有直接降价5元钱,而是使用这种策略把顾客分成价格敏感型和不敏感型两组不同的消费群体,价格敏感型的顾客一般是学生或老人群体,会在购物时使用优惠券;而另一些人,如高级白领、私营企业主等对这些优惠不屑一顾,而按原价购买。如此做法,实际上对那些价格敏感型的顾客索取了相对于其他顾客较低的价格。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我们通常叫“互相依赖”。 为什么叫互相依赖,因为即便我们最亲的人,他们也有没有告诉我们的信息,总有一些他们他们可以操控的行为,你事前没法操控。 所以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够紧密地和别人合作,从中得到好处,但是也要防范,由于别人可以做出一些不受我们控制的行为而受到损害。 柠檬市场的故事 柠檬在美国是一个俚语,意思是指那些成交了以后,买家才发现有问题的汽车。 我们都知道汽车特别是二手汽车到底有没有毛病,是需要开上一段时间才会发现的。而阿克罗夫讲了这么一个思想,在一个二手车售卖市场,当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对车的质量情况不透明的时候,买家会以市场的平均价格进行出价。那么平均的价格会伤害那些质量最好的卖家,从而使他们离开。这时候买家也知道质量好的卖家离开了,那么平均价格又降低了从而又迫使一批高于平均价格的卖家离开了,最后市场崩溃了。(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而市场之所以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刚才我们做的那个假定,买家不知道每一件商品具体的品质   所以信息不对称的出现,总会有一方欺负另外一方的行为。 何谓优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品质稳定就是优质 ,连锁餐厅向客户提供稳定的味道,稳定的价格和稳定的环境体验。 性价比相当才是优质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应该跟它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分钱一分货,对用户而言是值得的,这才是好。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最理想的情况。 举例福特汽车到底要不要为乘车人安全加汽车挡板的事情,福特汽车测算后不添加,在道德上是被谴责的,所谓生命无价,但是还是要拿出测算数据,要先算一下,就是说如果因为生命无价而无止尽的添加,那么最终市场上售卖的会是坦克,而不是那么多种多样的汽车选择。 所以说汽车制造商要不要给汽车加一块挡板,表面上看是制造商自己的决定,但是其实最终是消费者的决定,因为最终这些成本,都会有消费者承担。 而最终消费者到底能否承担?这里要打一个大问号 所以,如果一分钱的投入能够带来两分钱的质量提高,那就应该继续投入下去: 如果一分钱的投入,只能带来半分钱的质量提高,那就应该减少投入。我们应该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地方停下来。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 关于股市

  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股市究竟能不能预测。 作者给出的结论是不能预测,股市价格的背后是各种渠道信息的结合,然后给出一个价格。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股市能够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股票涨了,可能这个企业或者行业最近有比较大的动作,所以股价可以作为商业参考。 所以股价为什么会变动,是因为有新的知识(就像之前说的石油价格一样) 只要有新的知识,预期就会发生改变,也就只有新的知识能够改变预期。 但是新的知识我们是不能预期的,能预期的就已经不是新知识了,所以作者的观点是: 资产现有的价格变化不能被预测,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 资产价格的变动被新的消息的发布过程影响,而新的消息就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消息,所以资产变化是随机的。 有效市场假说 弱版本:市场上所有关于价格的其他重要市场指标的那些数字,都已经被人们彻底的消化,反映在价格上面了。你不需要再去研究。 半强版本:除了那些跟市场交易相关的数字以外,所有公开信息,包括政府文件,各大公司年报,公告,还有各种的新闻,各种的揣测,各种学术期刊的内容都被人们消化好了。你不需要再u研究了,今天的资产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这些公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 强版本:不仅是那些跟市场交易相关的指标,不仅是那些公开的信息,连那些秘密的,私人的信息其实也已经走漏了,这些信息也已经被消化好了,体现在资产现有的价格中了,你也不需要在做研究了。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7月份的内容开始了。 第一篇讲的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往常的理解消费就是消费,投资就是投资,界限清晰。但是薛老师举了个例子:吃饭是消费,但是吃饭为了接下来的工作有劲那又成了投资,这就把吃饭这个行为既有消费也有投资。 投资时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 欧文.费雪 说的是投资其实就是消费,投资只不过是在时间维度上面的平衡消费,我的理解投资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消费。 文中举例卡特尔组织关于石油价格的例子,卡特尔组织无法决定时候的价格,决定石油价格的因素是石油能源的未来,也就是需求已经替代品的出现。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不耐产生交易

  把这节课单独拎出来讲,是因为里面有一个比较打动我的挂念,就是自控力,我从很多年前接触自控力的概念,看过自控力的书,并尝试去做自控力的事情,这节内容的观念加深了我对自控力的理解。 不耐 不耐,就是不耐烦。因为 人对消费其实有一个时间上的偏好 。 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只要其他情况不变,人们总是希望早一点消费比晚一点消费好。 这是美国人的观点吧,但是为什么国内的传统观念是消费当下,把钱都存起来。 而每个人对于耐性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有这些因素影响着不耐: 耐心与年龄: 相比老年人的不耐就比较强,因为年轻人能够看到更远的未来。 耐心与想象力 : 一个著名试验,给孩子延迟享受棒棒糖的试验,给那些忍受一个棒棒糖诱惑的孩子给大的奖励。而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够忍受,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 想象力 ,因为他们能够把以后得到的奖赏看得很大,很重,很具体,很明确,所以这种小孩的自律就比较强, 但其实自律的背后是想象力 。 看今天许多作出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黑暗中坚持下去的,靠的就是信念, 信念其实就是对未来前景的那种想象 。 耐心与文化 某些国家的人做某些事情就有耐心,比如修建房子。 耐心与时局 当时局不明朗,处于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的耐心就更差,当时局平稳,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人们的耐心就越强。 不耐产生交易 偏好现货的人和偏好期货的人之间,会产生交易,也就是说不耐产生了交易。  在这个交易当中,现货和期货的比较,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息率,简称 利率 。 任意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本质上是期货交易者给现货交易者的补偿,毕竟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这个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所以,未来越是不确定,补偿就要越大 (比如战争时期的贷款); 消费推迟得越久,补偿也要越大 (比如3年期的贷款和半年期的贷款)。  不耐程度决定利率的高低。而利息是一种补偿  所以正是因为利息是人们延迟消费,接受不确定性的一种补偿,所以只要把时间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收取利息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 而高利息其实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容易贷到款。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公用品与私用品/易耗品与耐用品

  公用品和私用品的概念 在经济学里面,公用品和私用品有非常独特的含义。私用品最关键的含义是一个人用,别人就不能用的商品(汽车,房子,鸡蛋);公用品反之,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使用的商品,叫公用品(灯光,香味)。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他至少面临四种最基本的约束,那就是: 东西不够、时间有限、相互依赖、还有需要协调。   我们把今天的货品叫现货,明天的货品叫期货,现货和期货之间怎么交换,达到更大的幸福。  这个知识点很重要,理解不了,后面的都别想懂了。 易耗品和耐用品的概念 何谓易耗品,就是一次性能把它消费完毕的,比如一个苹果,一个鸡蛋。 何谓耐用品,就是它提供的服务,它发挥的功能,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它要有时间你才能享受的,这叫耐用品。比如一幅油画,你要欣赏这幅油画,很珍贵的油画,你必须搭上时间,才能欣赏它。人力资本也是一种耐用品。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拥堵问题

  有一个点我很认可,就是如果设立拥堵费,那么拥堵费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 200块的拥堵费足以把大多数人都挡在门外,把道路空出来,但是如果真正有需要急用道路的人,一定会缴纳200块的费用的。  所以说,交通拥堵费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  收取拥堵费是为了让道路产生 排他性的使用权 ,让这条道路不至于沦为公地的悲剧,要让这条道路仍然是路,而不是停车场。 之前我也回答过关于拥堵的问题,我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政府需要提前设计,但是提前设计这个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因为一个城市如果设计的约得当,一个城市提供的服务约周到,来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就会越多,拥堵迟早会发生。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所有制

  边际效益递减   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时候,你再往一个生产要素的组合里面加其中的一种生产要素,它带来的边际收益总有掉头向下,边际收益开始递减的那么一天。 当边际生产效率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总产量就达到最高峰,在往下去,也就是你继续投入这种生产资料的话,这时候这种生产资料的编辑生产效率就会低于它的边际成本,也就是得不偿失。这个时候,总产量就会从它的最高点往下滑,就开始减产了。 这四条曲线的关系就是: 上升然后下降的边际生产曲线 像一个碗一样倒过来,碗底被边际生产率穿过的平均生产率曲线 还有那条边际成本曲线 还有那条先是加速上升,然后减速上升,最后掉头向下的那条总产量曲线。 四种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私有制 全员所有制 政府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包含两个含义: 经济平等权 政治平等权 集体所有制在意的是平均产量,在于让每一个成员平均分享经济权,平均分享政治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加入),但是它带来三个问题: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因为每个人都是盯着平均收益不下降的那个店; 成员缺乏对资源长远收益的关心,他们只关心成员权有效期内,资源能够给他们的收益。 集体的资产在发生转让的时候,交易的费用特别高。因为你必须取得每一位成员的同意。 私有制 除了工资和其他开销以外,剩下的都归这个所有者,这叫私有制  私有制关注“边际产量”,也就是增加多一个人才来的总产量的变化。追求“边际产量”-“边际成本”最大化。 所以当老板打算卖掉公司时,公司的价格就是公司每年能转到的钱以及公司大概能运行多久来计算。 所以总结来说,私有制有如下特点: 工资的决定是由工人在别处的机会决定的; 船的主任盯着的那一栏是边际,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而顶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就能够实现他手上的经济资源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资产是属于个人的,个人可以行使转让权。 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同时,在私有制下面,物主会关心资产的长久的,未来的收益,因为资源的现值总是反映了资源未来的收益的综合。他们什么时候不想干了,只要把资源卖掉,他们就能够想用这些资源未来才能实现的利益。 全员所有制 全员所有制:人人都拥有占有资源,会带来“公地的悲剧”这个缺点。公地的悲剧我得解释下……我们家楼下有个菜市场,这个菜市场是没有人约束的,所以菜农天天自己来占地方卖菜。按理说早上六点把菜拉过去卖就可以了吧,毕竟再早也没人...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关于产权

  写在前面:这个季度开始,我想不再由之前那种每天每周的总结进行梳理了,我觉得这样生硬的摘写和简单总结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没有帮助,我打算只记录那些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并汇总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记录而拖慢自己学习的进度,毕竟这只是第一个专栏,后面还有好多。😓 产权的定义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所以说,权利是要由社会来保障实行的,是别人对你的认可而不是你自己认为你有就可以,别人愿意出来保护你行驶的,那才叫权利。   权利有别于能力   不是什么都是都能够叫做产权, 只有当权利的安排带来的额好处足够大的时候,人们才去操心怎么样才能界定产权,怎么样才能形式产权,怎么样才能保护产权 。所以在富足年代,一个馒头的分配其实就是简单的掰一下而已。 产权的兴起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外部属性,一个是人口的聚集。 怎么理解这段话: 外部属性包括地理位置,比如说界定流动性动物的产权的时候,主要看动物的窝在哪个国界内。 人口聚集就很好理解了,人口聚集带来了陌生人跟陌生人的协调合作,有了联系就有了产权的界定的需求。   产权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使用权:简单来讲就是你对某件商品或者某种资源拥有产权。也就“所有权”。但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是可以分开的。比如土地的“所有权”是政府,但是“使用权”可以给到开发商。 收入分配权:也就是收益权,一份资产在一个时间维度上不断的提供服务,这个时候提供的服务的报酬就是收益,而产权的拥有者有权去分配。 转让权:一个人,只有当他完全拥有一份资产的时候,他才能一次性的把一项资产未来每一个时刻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都转让出去。 产权界定的两种办法:存量法和流量法:比如说一个金矿当使用两种不同的界定方法,会带来两个后果,使用存量法界定,也就是发现了金矿,金矿就是谁的时候,采矿的人就会慢慢来采,而当使用流量法界定时,也就是说谁采到金子,这采到的部分就是谁的时候,发现人就会尽快全部采完。 使用存量法的好处就是发现者会合理利用资源和时间,让采集的收益更大,而流量法却会让竞争加大,让收益打折扣 竞争会加剧成本   财产的保护有三重原则:财产原则,责任原则,不可转让原则。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产品”是什么

  什么是产品?   把两个字拆开来看。 产 ,必须是人类的产出,野生的苹果它不是产品,人类栽种的苹果就能够成为产品,重点在于人类是否参与了生产过程。 品 ,品尝,也就是最终产品是被用户感受和使用的,如果生产出来最终不是作用于人,那也不算产品,比如在荒无人烟的山洞里面的笔画,永远不被人发现。 而在实体经济中,品就是一个个的SKU,是已经在货架上或者准备去货架的最小单元,被人类购买和使用,在互联网经济中,品可能是一次次的服务,服务于人类。

关于换位思考

  很多人说换位思考,但是说实在,你们亲身经历过或者没有深刻体验,根本无法换位思考,还是主观的思考问题。 打个比方,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蹒跚学步被你牵着手,突然完挣脱,你会觉得孩子不喜欢被你牵手,但是你有没有试过,你一只手举高,坚持一个小时,你难不难受?孩子他想把手垂下来休息一下而已,并不是为了要挣脱你。 所以,换位思考是重要,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亚马逊降价打法

  一个新套路: 找流量最高的时候,极致降价,预设目标,然后在短时间内冲量,加以广告把产品做活起来。 这是一个旧的淘宝玩法,在目前面对不动销的产品可以尝试看看能不能救活。 观察你的产品在哪个时间段的流量是最大的,针对这个时间段(2个小时左右),进行快速降价(价格可以慢慢尝试),价格的参考要比同类型产品有更大的优势,那么配合这个时间段的流量和超低价格,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订单量。 这个操作的核心是在类目下迅速获得较高排名,转化率上来了那么在非降价时间段内带来的小销量能否盖住降价时的损失?而这个慢慢调整的过程就会帮助产品的排名逐渐上升,其实跟刷单是一样的道理的,但是刷单是基本全亏的,因为要给刷单的人全额返款甚至是佣金,而这种降价方案相比白送要好一些,而且节省了沟通成本。 几个重点: 制定每日销售量目标 找到流量高峰期 降价(找平衡点) 配合广告 观察出单 调回价格 查看排名情况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第一季复盘

  第一个理成本的总结,讨论了四个重要的概念:稀缺,成本,需求和价格。 几个重要的概念: 凡事选择必有歧视: 第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稀缺为基本事实的社会里。 第二、凡事有选择就要有选择的标准,选择的标准就是歧视。 第三、个人的偏好、人的不同品味也会造成歧视。 第四、如果政府干预了人们做出歧视的自由,实际上就是干预了人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较合理选择的自由,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凡竞争必有成本   一个社会如果让确权和维权的成本过高,人们就会把过多的资源用来争夺这些资源,而这个时候那些资源本身所带有的经济价值就会被抵消掉。 凡政策必遭遇对策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好人在什么情况下所做的事情会变成坏事;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什么时候他们所作所为会变成对社会有利的事情,这是经济学家关心的核心问题。   价格的三个作用:彰显稀缺性,知道生产的方式,指导分配。其中指导分配最重要。 凡争夺必有妥协 世界上所有伤害都是交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工厂污染的确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健康,但是如果禁止工厂继续生产,那么居民实际上是影响了那些工厂产品的消费者。 谁能够把资源用得好,在交易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资源就归谁使用 而生活中我们要讲数而不是讲理也表明了争夺的妥协,通过协商一个数来妥协。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第十三周

  第十三周 Day 49 房价上升好不好 房价上涨的正面因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聚集。 而对大城市抱怨最多的,就是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这是矛盾,他们自己的行为就背叛了他们自己。   但是人们为什么离不开大城市,因为人口聚集的地方,能能够提供比别的地方更多的机会。所以为什么纽约上东区的位置那么值钱,因为在那里你见到的是不同的人,你遇到的是不同的经历,你得到的是不同的机会。   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跟谁在一起 人口聚集提高大城市的经济效率   人口集聚,各种人聚在一块,这个城市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好了,所有这些都是使房价上升的正面因素。 房价上涨的负面因素   比方说房屋的交易不够灵活,不够频繁,城市规划部门对房屋容积率的限制可能太大了,也就是房子不能建得太高,这也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Day 50 廉价保障房更贵 人们有各种办法应对房屋限购   房屋限购只能让实际房价更高   盖房子的人是看着他们的收益去的,如果他们盖的房子不能够赚钱,他们就不盖房子了。如果限制住有钱人多买房子,他们接着就会减缓他们的投资,新楼盘推出的数量就会逐步减少,最后整个市场可得的房屋总量就会下降,住房的供需矛盾就会更加激烈,实际的房价就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住房市场化让人们买房更容易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我爸妈的房子是分配的,按照积分来分配的。那时候房子不是买的,也没有人会去买。所以那时候的房子无论是户型还是配套,都比不了现在的商品房。 政府提供廉价住房将减少社会流动性   政府向每个人每个家庭提供廉价住房的想法,来自几个错误: 错误的把住房看做一种标准品。住房不是一种标准品,不同的人对住房的需求不一样,政府无法向每个人提供标准的住房(比如想要靠近地铁,但是地铁就那么多) 挤出效应,如果地块政府用了,那么私人就不能用了,但是市政府利用地块的效率高还是开发商利用地块的效率高?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低价保障房不可能是免费午餐,我们需要看清楚这几个要点: 房屋不是一种标准品,它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综合的服务; 私人开发商是这种综合服务更好、更适合的提供商; 如果让私人能够拥有房屋,而不是租用公租房的话,这些房屋的流动性会更高,会鼓励人们积极上进,能够扩大不同家庭上升的渠道。 Day 51 没有使用...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第十二周

  第十二周 Day 45 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不承认火车票是属于商品属于鸵鸟心态   我们有许多社会短缺的现象,不管是教育,不管是交通,不管是能源,它的起源,都在于我们有很多人坚持,要把明明是商品的东西看做不是商品。既然看做不是商品,就要特殊的对待,而这种特殊对待根本不能增加供给,所以问题会一个接一个。 春节回家过年不是刚需   站在感性的角度,我们会觉得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去填补心中那份思念。但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如果真的想要填补思念,会有更多的办法比如不离开家乡而不是寄托春运。 黄牛党可以为社会节省无谓的损失   _黄牛党之所以会出现,原因就在于火车票的价格不够高,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也就是排队。_而排队的过程会带来无谓的损失,也就是排队的时间,社会上其他人不可能享受到,所以人们为了追求损失最小化,为了节省自己的宝贵时间,轻一些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去排队,所以黄牛党存在。   黄牛党是提社会节省了无谓的损失做了贡献的 春节运力不可能做到好不吃力   因为我国目前运力集中在春节,如果按照春节的需求来设计铁路,那么淡季的时候会很难维持。 一件商品,不论它是由垄断的企业提供的,还是由竞争的企业提供的,它的价格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它的定价都应该是市场价。只要它的定价不是市场价,它就会出现我们前面解释的短缺现象或者过剩现象,从而会引发所谓的“无谓的损失”。 火车票的定价应该按照航空公司的做法   旺季原价,淡季打折。而原价定义一个较高的价格。 Day 46 美国的房租管制 地震能摧毁房屋,但不能制造长期短缺   人们会依据当前的价格做出最优选择,有些人会将自己的房间出租,有些人会离开城市。 价格管制不能直接摧毁房屋,缺能制造房屋短缺 价格管制后,房东出租房屋的积极性降低了,租客的成本提高了。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科利亚曾经做过非常精辟的评论:“哪怕我们通过房租管制,可以达到一些伟大的社会目标,可以帮助穷人,我们也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并且通过政府收税的方法向大多数人征税。取得了这部分的税款以后,再跑到市场上向私人业主购买他们的房子,然后把房子分给有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把实施价格管制的负担,让那些刚好成为房东的人来承担。” Day 47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解除...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第十一周

  第十一周 Day 41 世上有哪些竞争规则 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暴力是人类社会里面,备受尊重的一种竞争方式。   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谴责它;当它成功的时候,人们会膜拜它。所以别小看暴力,暴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竞争办法,决定胜负的一种办法。 今天有大量的经济资源,经济活动的范围,经济活动的壁垒,都是由国家机器在背后支撑的。比如说好多经营活动,就有一个壁垒,政府规定别人不准经营,这有某一些组织,某一些公司可以经营。比如电信、邮政、石油等行业。 靠智力高低竞争资源   好多人们争取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最后都是看文凭。你要争夺文凭,基本就靠智力,所以考试是人们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办法,当然它比暴力要文明一些。 以论资排辈界定产权   年纪大的多得,年纪小的少得,论资排辈,也是一种竞争的办法。在过去的中国,辈分特别重要,因为它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界定产权的办法,用来重申、彰显每一个人的产权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分配社会上稀缺资源多寡的权力。 按社会身份分配财产   比如学校停车场的位子分配,校长的车位就比教授或者学生的好。 按照劳动时间、先到先得与随机分配 按照劳动时间,比如谁赚的工分多,谁分配的资源就多; 按随机分配,比如通过摇车号来分配买车的资格。 按需分配与价高者得   按需分配是以前的做法,比如单位分房就是看谁更需要就分给谁。 价高者得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竞争办法。 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Day 42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公平与不公平要看谁说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公平观。 关于竞争的规则: 第一,我们必须有竞争的规则,不然社会就乱了。无论如何,不管什么样的规则,我们都得选一个,至少选一个,决出胜负。这样,社会才能维持秩序。 第二,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因为选择不同的规则,那些禀赋不同的人,胜出的机会就不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你要争取所有的人同意,说这个规则才是最公平的,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 每一种竞争规则本身,都会带来竞争的成本 。因为一旦把竞争规则确定下来,人们就会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去努力。这个努力的过程,就会消耗真实的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等等。 许多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都难以得益 ...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第十周

  第十周 Day 37 经济计算问题 经济不可预测(计划)的三个障碍 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 也就是说每个人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偏好,有不同的个人估值。 所以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每一个人的目标,每一个企业的目标都不一样,所以整个社会你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 数据不可得 我们无法准确获得有帮助的数据。 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谁来对正确的预测作出奖励,谁来对错误的预测作出惩罚?如果我们不能奖惩恰如其分,那么人们就不能够及时修正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并作出调整。 Day 38 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解决经济不可预测的三个障碍的解决方案就是:价格 边际平衡的概念   边际平衡是说,你手上的钱有限,你每一块钱应该花在哪里呢?你的每一块钱,都花在那些给你带来收益最大的那件商品上,一块钱一块钱花出去,最后你在每一种商品上面得到的边际效用就是平衡的。这样,你通过有限的资源,你手上有限的钱,能买到的商品、所能给你带来的效用,能够达到最大化。这就是边际平衡的概念。 Ex. 一块地到底应该用来种小麦,还是应该让牛来吃小麦,这取决于小麦能卖多少钱,牛肉能卖多少钱。 价格能解决我们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之前说计划经济的第一个障碍——人际之间的效用不可比较。这一点,通过价格人们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尺子。每当出价,人们就知道这个人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获得商品。这时候,价格就是一个可观察的、可统计的、可加总的数据。 第二,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的信息,什么东西不够了,那件产品的价格就上升了。 第三,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信息的时候,它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去传送的。 第四,价格所传递的关于稀缺的信息,它只会传到相关的人那里。不相关的人,不会收到这个信息。比如,不买木材的人是不知道木材上涨的。 价格有三个作用: 价格能够非常有效、非常节俭、目标非常明确地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 价格能够指导人们进行生产,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价格能够解决奖惩的问题。 Day 38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每个人如果可能够获得的利润越大,那么就会更加努力去正确,那么整个盘子就会越大。 所以把饼做大,把饼分匀是错的。 价格有三个作用: 它能够传递关于稀缺的信号; 它能够指导生产; 它能够做出奖惩,或者说它能够指导人们对商品的分配,有钱的人多拿,没钱的人少拿。 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所以并不是现有平均价格,价格...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第九周

  第九周 Day 33 需求第二定律 01 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它的含义是:每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变化百分之几。 比方说我们生活中的盐,盐的价格再怎么变化,我们队盐的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盐的需求量也不会下降一倍,这样出出来的弹性就小于一,而每当我们见到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小于1的商品,我们通常说它是生活必需品。 弹性大于1,它指的是奢侈品。弹性小于1,它指的是必需品。 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处处不等,价格越高弹性越大。 一条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当它的价格比较高的部分,它的弹性是大于1的;它的价格比较低的部分,它的弹性是小于1的。而每一点的弹性都是不一样的,是在渐变的。 当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弹性大于1,这时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但是当价格跌到一定程度之后,这种商品就变成了必需品。 一件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完全取决于价格的高低。 Day 34 需求第二定律 02 需求定律是刻画人的基本人性的。**人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寻找替代方案。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时间约长,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就越多。**这是需求定律的含义。 人是能够发挥巨大的能动性去寻找替代方案,来适应他们身处的环境的。   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弹性会越来越高 需求第二定律的含义是说,每当出现新的情况,出现新的冲击的时候,人们寻找替代方案的范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选择替代方案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他们能够找到的对策就越来越多。 而死亡也是一种替代方案,也即是说永远会找到一个替代方案。 Day 35 需求第二定律 03 弹性大小决定承担税负分摊比例   养老保险究竟是由雇主付的还是雇员付的?房产交易税到底是买房的人付的还是卖方的人付的?香蕉税到底是买香蕉的人付的,还是卖香蕉的人付的? 答案:税务是由双方共同承担的;谁付的多谁付的少,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他们双方的相对弹性。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付得多一点。 小结:税负通常是由供需双方共同承担的,至于谁承担的多,谁承担的少,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弹性,而与法律或者风俗的规定没有关系。 Day 36 需求第三定律 需求第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