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关于产权
写在前面:这个季度开始,我想不再由之前那种每天每周的总结进行梳理了,我觉得这样生硬的摘写和简单总结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没有帮助,我打算只记录那些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并汇总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记录而拖慢自己学习的进度,毕竟这只是第一个专栏,后面还有好多。😓
产权的定义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所以说,权利是要由社会来保障实行的,是别人对你的认可而不是你自己认为你有就可以,别人愿意出来保护你行驶的,那才叫权利。 权利有别于能力 不是什么都是都能够叫做产权,只有当权利的安排带来的额好处足够大的时候,人们才去操心怎么样才能界定产权,怎么样才能形式产权,怎么样才能保护产权。所以在富足年代,一个馒头的分配其实就是简单的掰一下而已。
产权的兴起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外部属性,一个是人口的聚集。 怎么理解这段话: 外部属性包括地理位置,比如说界定流动性动物的产权的时候,主要看动物的窝在哪个国界内。 人口聚集就很好理解了,人口聚集带来了陌生人跟陌生人的协调合作,有了联系就有了产权的界定的需求。 产权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 使用权:简单来讲就是你对某件商品或者某种资源拥有产权。也就“所有权”。但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是可以分开的。比如土地的“所有权”是政府,但是“使用权”可以给到开发商。
- 收入分配权:也就是收益权,一份资产在一个时间维度上不断的提供服务,这个时候提供的服务的报酬就是收益,而产权的拥有者有权去分配。
- 转让权:一个人,只有当他完全拥有一份资产的时候,他才能一次性的把一项资产未来每一个时刻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都转让出去。
产权界定的两种办法:存量法和流量法:比如说一个金矿当使用两种不同的界定方法,会带来两个后果,使用存量法界定,也就是发现了金矿,金矿就是谁的时候,采矿的人就会慢慢来采,而当使用流量法界定时,也就是说谁采到金子,这采到的部分就是谁的时候,发现人就会尽快全部采完。 使用存量法的好处就是发现者会合理利用资源和时间,让采集的收益更大,而流量法却会让竞争加大,让收益打折扣竞争会加剧成本 财产的保护有三重原则:财产原则,责任原则,不可转让原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