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不耐产生交易

 把这节课单独拎出来讲,是因为里面有一个比较打动我的挂念,就是自控力,我从很多年前接触自控力的概念,看过自控力的书,并尝试去做自控力的事情,这节内容的观念加深了我对自控力的理解。

不耐

不耐,就是不耐烦。因为人对消费其实有一个时间上的偏好。 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只要其他情况不变,人们总是希望早一点消费比晚一点消费好。

这是美国人的观点吧,但是为什么国内的传统观念是消费当下,把钱都存起来。 而每个人对于耐性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有这些因素影响着不耐:

  • 耐心与年龄: 相比老年人的不耐就比较强,因为年轻人能够看到更远的未来。
  • 耐心与想象力: 一个著名试验,给孩子延迟享受棒棒糖的试验,给那些忍受一个棒棒糖诱惑的孩子给大的奖励。而为什么这些孩子能够忍受,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想象力,因为他们能够把以后得到的奖赏看得很大,很重,很具体,很明确,所以这种小孩的自律就比较强,但其实自律的背后是想象力。 看今天许多作出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黑暗中坚持下去的,靠的就是信念,信念其实就是对未来前景的那种想象
  • 耐心与文化 某些国家的人做某些事情就有耐心,比如修建房子。
  • 耐心与时局 当时局不明朗,处于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的耐心就更差,当时局平稳,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人们的耐心就越强。

不耐产生交易

偏好现货的人和偏好期货的人之间,会产生交易,也就是说不耐产生了交易。 在这个交易当中,现货和期货的比较,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息率,简称利率。 任意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本质上是期货交易者给现货交易者的补偿,毕竟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这个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所以,未来越是不确定,补偿就要越大(比如战争时期的贷款);消费推迟得越久,补偿也要越大(比如3年期的贷款和半年期的贷款)。 不耐程度决定利率的高低。而利息是一种补偿 所以正是因为利息是人们延迟消费,接受不确定性的一种补偿,所以只要把时间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收取利息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 而高利息其实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容易贷到款。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聊聊支付的定价

讨论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转角不一定能遇到爱情,但大概率会遇到疫情